这个对比直击流量测量的核心选型问题,涡轮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的本质区别在于测量原理与结构,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适用介质、精度表现和维护需求,没有绝对的优劣,只有场景适配性差异。
一、核心区别:测量原理与结构
两者通过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实现流量测量,结构设计也因此截然不同。
对比项 | 涡轮流量计 | 涡街流量计 |
---|---|---|
测量原理 | 基于 “动量守恒”:流体推动涡轮叶片旋转,转速与流量成正比,通过传感器(如磁电、光电)检测转速,换算成流量值。 | 基于 “卡门涡街” 效应:流体流经漩涡发生体(如柱状、三角柱)时,会在两侧交替产生漩涡,漩涡频率与流量成正比,通过传感器(如压电、电容)检测频率,换算成流量值。 |
核心结构 | 必须包含旋转部件(涡轮叶片、轴承),以及转速检测传感器,整体为 “插入式” 或 “管道式” 结构,内部有可动件。 | 无旋转部件,核心是 “漩涡发生体”(固定在管道内)和漩涡检测传感器,结构更简单,内部无任何可动件。 |
测量本质 | 直接测量流体对机械部件的推动作用,属于 “接触式、机械运动型” 测量。 | 间接测量流体流动产生的漩涡频率,属于 “非接触式、流体力学型” 测量。 |
二、关键性能与适用场景对比
原理差异直接导致两者在性能和适用场景上的显著分化,是选型的核心依据。
对比维度 | 涡轮流量计 | 涡街流量计 |
---|---|---|
介质适应性 | 仅适用于清洁、低粘度的单相流体(如清水、轻质油、天然气),不允许含杂质、颗粒或纤维(会卡死涡轮、磨损轴承)。 | 适用于气体、液体、蒸汽等多种介质,可耐受少量杂质(但高粘度流体会抑制漩涡产生,测量不准)。 |
测量精度 | 精度高,通常为 ±0.2%~±1.0%(满量程),重复性好(±0.1%),适合高精度计量场景(如贸易结算)。 | 精度中等,通常为 ±0.5%~±2.0%(满量程),重复性略逊(±0.2%),适合过程控制而非高精度计量。 |
压力损失 | 压力损失较大:涡轮叶片和轴承会阻碍流体流动,尤其是小口径、高流速时,压力损失更明显。 | 压力损失较小:仅漩涡发生体产生局部阻力,无其他机械阻碍,更适合对压力损失敏感的系统(如低压力管道)。 |
维护需求 | 维护需求高:轴承会因磨损老化,通常 1-3 年需更换;涡轮易被杂质堵塞,需定期清理,且需避免介质粘度变化(会影响精度)。 | 维护需求极低:无任何可动件,无磨损、无堵塞风险,正常工况下可长期免维护,仅需定期检查传感器是否被污染。 |
量程范围 | 量程比窄,通常为 1:10~1:20(即最大流量是最小流量的 10-20 倍),小流量时涡轮可能不旋转,无法测量。 | 量程比宽,通常为 1:30~1:100,小流量下仍能稳定产生漩涡,测量范围更广。 |
安装要求 | 安装要求高:需保证管道内流体平稳,上游需预留 10-20 倍管径的直管段,下游需 5-10 倍管径,避免漩涡干扰涡轮旋转。 | 安装要求较高:同样需要直管段(上游 5-10 倍管径,下游 3-5 倍管径),且漩涡发生体需居中安装,避免偏心导致测量偏差。 |